设为首页今天是

文人隐逸与古琴音乐

2015-11-18 20: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3982| 评论: 0

摘要: 文文人隐逸与古琴音乐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类别:国乐资讯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中国古代士人在生活中比较注重精神自由和文化品位的追求,但不少士人或因政治上遭排挤,或因对社会现实不满,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既 ...
文人隐逸与古琴音乐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类别:国乐资讯    采编:尚思传统文化网




 

 

 

    中国古代士人在生活中比较注重精神自由和文化位的追求,但不少士人或因政治上遭排挤,或因对社会现实不满,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既不能实现政治报负又不甘心就此沉沦,自暴自弃,于是只好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琴棋书画是最能代表士人特殊文化素质的生活方式,荀子在《乐论》中指出:“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在士人生活中抚琴听曲是美妙的精神享受,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悠扬的琴声能把人带入神奇美好的意境,使得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桓谭在《新论》中说:“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宋代朱长文说,“地之和,其先于乐。乐之趣,莫过于琴”。(《琴史》)琴成为士人身份的象征。

    古琴最早创制于周代,据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其后关于古琴的创制者说法不一,其中有伏羲、神农、舜、炎帝等,虽是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史料中的制琴者都是古之圣贤者。“古之圣王是以‘德’作为其人格生命的表征,但这并不意昧着圣王同时也是音乐家,换言之,这里也就显露出一个重要的契机,古琴应该不只是一种乐器,它的价值也不在于演奏,而是在于为修身养性,进而教化天下以通神明之德,合地之和的意义,而这也就是何以远古传说的创制者古代圣王被推为古琴的创制者的缘故”。

    古琴音乐的确能够制造恬和的心境,它的声音“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灌灭而不闻,平和、中正、舒适、悠闲,合于中和之道”,所以“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桓潭《新论·琴道》)早期的古琴并非士的专利,但春秋战国士阶层崛起后,琴与士的关系使得到确认。魏晋以后,琴逐渐脱离民,成为主要流行于士及上层社会的乐器。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的琴家或是好琴之人都与隐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想对现实有为的庄子,为无数隐士开辟了一条“隐心”的道路,他认为“鼓琴足以自娱”。嵇康、阮籍等竹林隐士,都是善琴之士,田园隐士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晋书·陶渊明传》)。做中隐的白居易酷爱音乐,善弹琴,他在《好听琴》之中写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本耳里,

上一篇:[国乐资讯]
下一篇:漫话中州古琴
文人隐逸与古琴音乐隐逸与古琴音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