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今天是

【中华文化】清洁明亮思敬时 文/郭伟宁

2023-4-5 10: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8990| 评论: 0|来自: 鲁山县文学艺术网

摘要: 清洁明亮思敬时文/郭伟宁二十四节气,或言节令,或言农事,或言物候。唯有清明,描摹的是天地一片洁净明丽之景象,最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鲁山地处中原,时令特征最为明显。惊蛰时,万物方才苏醒,睡眼朦胧;翻过春 ...
清洁明亮思敬时

 文/郭伟宁


二十四节气,或言节令,或言农事,或言物候。唯有清明,描摹的是天地一片洁净明丽之景象,最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鲁山地处中原,时令特征最为明显。惊蛰时,万物方才苏醒,睡眼朦胧;翻过春分,即是清明,春天才真正丰满热闹起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烟雨江南。黄淮平原,雨水仍不丰沛,天气多显得清彻明朗。雨水来访的依然稀少,风却是常客。“吹面不寒杨柳风。”清明风早脱了清瘦冷峻,显得清爽明净。“佳节清明桃李笑”“满阶杨柳绿丝烟”。此时,草木青青,繁花满枝,风里也就带着花的氤氲气息,混合了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在清明的胧月下深吸一好风,心就会醉了。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清明时节,蛰伏了一个冬季的心情也在春风里醒来。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正宜郊游踏青,探寻春天气息。踏青春游习俗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踏青之风,于宋时更为盛行,其盛况,于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可见。

木本中,最早感知春天来临的是柳树。雨水前后,降雪让位与雨水。几场细雨,频频催促春事。在料峭春风里绽发第一枝嫩芽的,就是柳树。清明,阳光已经稍显炽烈。俗语有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一句俚语,最揪爱美少女少妇的心。踏青途中,戴一顶柳条编制成的帽子遮阳,引得大家纷纷仿效,竟成为一种时尚。

而清明时节,正宜植树。清明插柳,也植柳。柳成荫,树成行。于今,人们一波一波出行,再不见行子肠断,舟滞水滨,马鸣不息,也不见折柳相送。人们依然保留清明植树的习俗,栽下一棵棵小树,也就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深植土壤。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开得好,惜花期短暂。而清明前后,正是桃花争妍时节。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食桃花粥的习俗,至清初犹存。斯时,以新鲜之桃花瓣煮粥,桃花的红艳,可入腹,再到脸颊。听一曲孔尚任《桃花扇·寄扇》:“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妆楼,桃花粥吃个饱。”心中该生起多少家国兴亡的慨叹。

清明前后,燕子飞时,风也生香。秋千就在这暖风里悠悠荡荡。《艺文类聚》记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我儿时生活的乡村,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总要在繁华大街搭设一架高大的秋千,男人们踊跃参与,艺高胆大者,可以荡到秋千平梁,常引得人们阵阵赞叹。这是男人们的天地。我们女孩子不敢涉足,外婆就在小院里搭好一个小小的秋千,底部是一块木板,平展展的,坐上去一点儿也不硌屁股。我和小伙伴们轮流坐上去,在大家的推送下,荡来荡去。一副秋千,承载起太多少男少女的欢乐。可这样的欢乐,在古代其实是一种奢侈。旧时,只有富贵人家,在深宅大院里用皮绳架设秋千让孩子们嬉戏。有道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而这样的机会,也仅仅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能享有。

这些年,风暖得早,鲁山滨河森林公园 ,正月里就能零星看见风筝飞。可真正风筝多起来,还要等到清明前后。清明放风筝的习俗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风筝在鲁山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圣人墨子和鲁班曾比赛放飞木鸢,后人将他们比巧的山叫做风筝山。2019年清明前,中国墨子文化之乡鲁山县举办了首届“纸鸢节”,如今已举办了五届。

数遍二十四节气,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也只有清明,以至于英文的“清明”,被分别译成“Clear and Bright”或者“Tomb Sweeping festival”,前者描绘的是一派“清洁和明亮”的气候景象,而后者则强调清明祭扫的习俗。中国人敬天法祖、慎终追远,敦亲睦族,清明节祭扫坟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被归入五礼,成为常式。先秦时期,墓而不坟。大约从秦汉时有了墓冢,族人即每年前去扫墓。汉代严延年清明节还归东海郡,千里远行,只为祭扫坟墓。自唐之时扫墓,尤重清明。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清代人们扫墓,一在寒食,一在霜降,大概是送食以供果腹,送衣以御严寒之意吧。而寒食就在清明前一天。当霜降祭扫习俗走向式微,寒食节被取而代之,清明节便成为祭扫凭吊的不二选择。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国家更是将清明节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每逢清明,祭扫祖茔,凭今追昔,感念亲恩,珍惜把握当下,才会无论走到多远,都能记得根本之所在,洞悉脚下的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草木萌生。人们顺时而作,江南茶农采下片片嫩芽,炒制明前茶,早、中稻开始大批播种;塞北刚从寒冬里回过神来;而中原大地,庄户人家正忙着春种。油菜花开得正耀眼。早些时,麦田里可以听得到小麦拔节的声音,清明,小麦孕穗,也孕育了丰收的喜悦。斯时,立于天地间,看所有美好与希望都在这清洁明亮中孕育生长,心生感慨,伫立无声,胜过一切语言。

辑:陈运发 审核:一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