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今天是

陕西西安长安区院:“群众观念”贯穿执法办案全程

2013-5-10 09: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3484| 评论: 0|来自: 检察日报

摘要:   本报讯(通讯员 岳红革)当记者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采访时,恰逢该院驻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揭牌成立。“把接访岗位在这里前移,是急群众所需。”说到工作站设置的初衷,该院检察长张继锋 ...

  本报讯(通讯员 岳红革)当记者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采访时,恰逢该院驻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揭牌成立。“把接访岗位在这里前移,是急群众所需。”说到工作站设置的初衷,该院检察长张继锋如是说。

  让检察工作离群众近些、更近些!以驻开发区检察室、乡镇检察工作站、一村(社区)一检察官为载体建立强化和延伸检察职能的便民服务窗口,是近年来该院亮丽的一道工作风景。

  据了解,近年来长安区检察院先后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常宁开发区专门设立检察室,以“零距离”服务辖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群众的忧心和盼望,就是检察工作的落笔处、落脚点。在郭杜街办茅坡村的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该院郭杜教育开发区派驻检察室围绕城中村改造拆迁这一重要工作,深入第一现场。“在拆迁中,群众最怕的就是个别人和村干部勾结多占多划多分钱。”为此,检察室专门组织力量对拆迁底户逐户走访、排查、审核,清理出因相关管理人员疏忽产生的56个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拆迁户,确保了2000万余元补偿款免遭损失,群众拍手称快。

  去年3月的一天,近百名群众来到该院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检察室反映,兆寨村村干部有“经济问题”。检察官立即着手调查,原来国家、省、区三级共拨款60多万元,解决兆寨村村民吃水问题,由于施工地势复杂,费用不够,村委会决定从群众中收取差额。村民却认为村干部把钱贪污了。虽然检察官很快还了村干部一个清白,但群众的吃水难的问题仍摆在那里。检察官一方面向村民说明情况,另一方面与区水务局、村委会以及群众代表召开协调会,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增加投入。4个月后,村民饮水工程完工,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办好案件是“规定动作”,延伸服务解决群众切身的问题则是长安区检察院检察官的“习惯动作”。去年在查办区商业系统窝串案时,办案人员发现该系统有些公益性岗位存在空岗、兼岗、冒充上岗等违规问题,使真正需要工作的下岗职工无法正常就业。他们及时向区就业服务中心发出检察建议,对全区范围内的公益性岗位进行详细登记严查,通过启动专项清查,使600余名下岗职工重新获得了再就业机会。

  人大代表点评:

  王勇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工作的一贯宗旨,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不是把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增加感情上的“温度”、工作上的“幅度”、创新上的“力度”,在执法办案的整个过程中体现“群众观念”,在检察服务的每个环节维护好群众利益。此外,该院出台的有关检力下沉,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的其他举措,如发放《为企业排忧解难情况记录表》、《走村入户了解民意情况记录表》、《民情日志》等,虽然看似点滴小事,彰显的却是浓浓的为民情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