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波
通讯员霍庆涛)“路修好了道好走了,车能开到家门口了,脱贫摘帽有信心了。”近日,贵州省长顺县白云山镇烂山村村民们看到通村路修好后激动地说。这些村民的感慨是贵州省检察院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贵州省检察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共协助落实帮扶项目56个,到位资金8500余万元。据统计,该省检察机关共有检察干警7991人(次)进村扶贫,帮扶项目1002个,到位资金2.8亿元。
调研摸底出清单
2016年初,根据贵州省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该省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对该省检察机关扶贫工作进行精心部署,及时组建队伍,开展调研摸底。
该省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成员一到位,就深入该院联系点长顺县,到白云山镇、摆所镇、广顺镇、敦操乡等乡镇贫困村开展调研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形成了帮扶问题清单。
清单有了,接下来就是精准对接。贵州省检察院党组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该院检察长袁本朴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要为长顺县办一件实事。他带头深入联系点,先后4次调研,帮助当地解决实际困难。
贵州省检察院明确15名厅级干部每人负责帮扶一个村,每一个支部结对帮扶一个村,派出一名厅级干部带领7名工作队人员常驻长顺。据统计,该省检察院机关29个党支部先后帮扶40余次,落实帮扶项目56个。
黔东南州检察院在施秉县帮扶点协调帮扶资金2781万元,完成水果种植3200亩,覆盖农户900余户。
产业扶贫有招数
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发现老百姓家中大都有猪圈,但是一部分贫困户却没钱买猪仔。2016年6月,该省检察院利用1.78万元驻村资金帮助11户贫困户每户购买1头母猪仔,母猪下仔后贫困户再拿出2头猪仔帮扶其他贫困户。
在产业扶贫方面,工作队帮助每个村选准产业项目,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完成18个专业合作社资料收集、整理、上报,争取省扶贫办资金支持。目前,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1000万元已经到位。
针对长顺县杜鹃湖、黄家寨水库等旅游资源,工作队牵头协调,促成合作。引进了贵阳市农产品商会,助力打造白云山镇中院村有机综合农业开发。工作队还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培训,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在此基础上,该省检察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成立了民生资金保护检察联络室,强化对扶贫资金预防和监督工作。
释法说理解民忧
2016年10月,城伍村大坝组的村民胡开辉和胡明亮发生口角,原因是胡开辉家的竹子压住了胡明亮家的房顶,两家人从小口角发展到大摩擦。
驻村队员晏启铭向村支两委委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他们调解矛盾。一天下来,效果不理想,两家人都拒绝沟通。第二天,两家人的怒气缓解了不少,但仍然不愿和解。经过多次做工作,驻村队员和村干部们终于说服了两家人,不仅自愿签署了“和解书”,还主动向对方道歉。
无独有偶。五星村大坡上组李兴权电话反映,大坡上组路边一块土地在征地补偿款方面存在争议。驻村队员刘兰立即联系相关群众,在村委会商议解决此事。后来,经过耐心的劝说和详细地解释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李兴权打消了疑虑,主动提出回到组里向其他村民解释清楚。
一年来,驻村队员深入村组,宣传扶贫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帮助驻地引导、疏通、化解因土地争议、建房修路等引发的矛盾纠纷20余件(次)。帮助驻地村委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完善矛盾调解机制。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职业专长,加强对当事人释法说理,既有效化解了矛盾,又促进了干群关系,受到百姓称赞。
(原标题:脱贫摘帽的信心从何而来 贵州省检察机关精准扶贫出实招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