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今天是

第十八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2016-11-19 21: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7035| 评论: 0

摘要: 本网訊【编辑陈运发通讯员陈川】11月16日,第十八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高交会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高交会已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在此次高 ...
       本网訊【编辑陈运发通讯员陈川】   据天天飞通航网消息(陈川)   11月16日,第十八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高交会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高交会已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在此次高交会大中华无人机系统分会场,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博智像”)引领技术创新,引发各媒体高度关注与重视。上博智像总经理王继东接受天天飞通航网记者专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智能热像仪、热成像等核心技术原理,公司明星产品双目视觉模块在无人机测距方面带来的技术突破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天天飞通航网:上博智像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王继东: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红外热像仪、计算机视觉模块、陀螺稳像平台等产品研发、生产的创新型企业。我们核心技术团队在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及伺服控制等自动化技术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经验,团队中的几位技术骨干均是来自中科院的研究员,曾在多个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国防重点项目中担任设计总师、主任设计师和技术负责人,所以可以说上博智像是一家机器视觉领域中“少年老成”的企业,多年军品研发的经历让我们的团队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精益求精,通过军品级要求的技术研发和流程管理模式来鞭策民品发展路线,确保技术先进性和产品质量并举。
         天天飞通航网:上博智像现在已有的产品主要面对哪些应用领域呢?
        王继东:我们生产的热像仪可以广泛应用到所有传统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民用需求领域,包括无人机光电载荷、安防监控、消防警用、反恐维稳、电力巡线、医疗检测、工业控制等,除此之外,应市场需要,我们又开发了视频跟踪模块和双目测距模块等产品,并将它们与热像仪进行了一体化融合,简化了算法,降低了功耗,提高了产品可靠性,为有目标跟踪、热成像测温、视觉测距等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贴心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
天天飞通航网:与其它厂家生产的热像仪相比,上博智像设计研发的智能热像仪有何独特之处?
        王继东:首先,上博智像每一款产品的研发都立足于解决行业痛点,视频跟踪功能与红外热成像的技术融合代表了红外热像仪产品智能化的一种趋势,但传统技术还停留在两个模块相对独立,只实现技术叠加而非技术集成的瓶颈阶段,且由于高性能视频跟踪的算法复杂导致处理器体积、功耗偏大,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畴。面对现有产品的这些弊端,一款能够实现技术集成,体积小巧的智能红外热成像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诉求。 热成像方面,产品基于温度补偿信息处理技术而开发的无快门设计能够有效解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输出图像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列条纹噪声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无快门非均匀性校正技术不能适应静态场景的缺点,在开机启动至稳定工作的全过程具有噪声低、均匀度高、不遮挡视场等优点。优化了客户体验。 视频跟踪方面,目标跟踪模块与成像模块以流水线方式接收并处理图像数据流,从成像积分结束到最终输出跟踪结果时间滞后≤10ms(领先国内军品水平),提高控制系统响应带宽。实现了1+1>2的技术集成,体积小巧、性能优良体现了这款产品的个性与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司着力打造“热成像+”概念的首款产品。
        天天飞通航网:在介绍热像仪的时候您提到了“热成像+”的概念,能否为我们更多解释一下什么是“热成像+”?
       王继东:首先,对于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 273℃,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运动,这些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着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通过光电技术将这些辐射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换成可视化图像的技术,由于它具有全天候工作、透雾透烟、测温精确、不受电磁干扰、非接触性等特性现已被广泛应用在军民两个领域,军事上的应用包括夜视侦查、武器瞄具、红外制导等,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民用上包括像电力检测、消防、安防、制程控制等,应用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和固定。 利用热成像技术固有的成像特性进行跨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例如对某些特殊环境的考古作业而言,光照和温度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文物变质腐坏,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的成像特质非常适合这种应用,如果将双目机器视觉技术和热成像技术集成设计后安装在考古机器人上,在实现机器人避障的同时对文物在无光环境下进行前期勘察就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考古和机器人领域实现“热成像+”的一种体现,类似的技术融合还可以应用到包括深海科考、智能导盲等领域。
       天天飞通航网:您刚刚又提到了上博智像研发的双目视觉模块,请问这款产品在无人机测距方面有何突破?
       王继东:长久以来如何让无人机感知距离,回避障碍,一直业界热议和技术攻关的难题。
传统雷达式测距的原理是先发射电波,然后捕获电波反射,受到续航能力和电波发射功率的双重限制,很难进行长距离测距,应用在无人机上存在很多不便;激光测距虽具有指向性强、测距远、精度高且不受色彩、光线变化等外部条件影响等优势,但激光测距仪高精度多是针对单点,本届高交会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高交会已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在此次高交会大中华无人机系统分会场,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博智像”)引领技术创新,引发各媒体高度关注与重视。上博智像总经理王继东接受天天飞通航网记者专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智能热像仪、热成像等核心技术原理,公司明星产品双目视觉模块在无人机测距方面带来的技术突破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天天飞通航网:上博智像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王继东: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红外热像仪、计算机视觉模块、陀螺稳像平台等产品研发、生产的创新型企业。我们核心技术团队在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及伺服控制等自动化技术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经验,团队中的几位技术骨干均是来自中科院的研究员,曾在多个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国防重点项目中担任设计总师、主任设计师和技术负责人,所以可以说上博智像是一家机器视觉领域中“少年老成”的企业,多年军品研发的经历让我们的团队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精益求精,通过军品级要求的技术研发和流程管理模式来鞭策民品发展路线,确保技术先进性和产品质量并举。
        天天飞通航网:上博智像现在已有的产品主要面对哪些应用领域呢?
       王继东:我们生产的热像仪可以广泛应用到所有传统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民用需求领域,包括无人机光电载荷、安防监控、消防警用、反恐维稳、电力巡线、医疗检测、工业控制等,除此之外,应市场需要,我们又开发了视频跟踪模块和双目测距模块等产品,并将它们与热像仪进行了一体化融合,简化了算法,降低了功耗,提高了产品可靠性,为有目标跟踪、热成像测温、视觉测距等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贴心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
       天天飞通航网:与其它厂家生产的热像仪相比,上博智像设计研发的智能热像仪有何独特之处?
      王继东:首先,上博智像每一款产品的研发都立足于解决行业痛点,视频跟踪功能与红外热成像的技术融合代表了红外热像仪产品智能化的一种趋势,但传统技术还停留在两个模块相对独立,只实现技术叠加而非技术集成的瓶颈阶段,且由于高性能视频跟踪的算法复杂导致处理器体积、功耗偏大,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畴。面对现有产品的这些弊端,一款能够实现技术集成,体积小巧的智能红外热成像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诉求。 热成像方面,产品基于温度补偿信息处理技术而开发的无快门设计能够有效解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输出图像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列条纹噪声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无快门非均匀性校正技术不能适应静态场景的缺点,在开机启动至稳定工作的全过程具有噪声低、均匀度高、不遮挡视场等优点。优化了客户体验。 视频跟踪方面,目标跟踪模块与成像模块以流水线方式接收并处理图像数据流,从成像积分结束到最终输出跟踪结果时间滞后≤10ms(领先国内军品水平),提高控制系统响应带宽。实现了1+1>2的技术集成,体积小巧、性能优良体现了这款产品的个性与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司着力打造“热成像+”概念的首款产品。
        天天飞通航网:在介绍热像仪的时候您提到了“热成像+”的概念,能否为我们更多解释一下什么是“热成像+”?
       王继东:首先,对于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 273℃,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运动,这些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着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通过光电技术将这些辐射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换成可视化图像的技术,由于它具有全天候工作、透雾透烟、测温精确、不受电磁干扰、非接触性等特性现已被广泛应用在军民两个领域,军事上的应用包括夜视侦查、武器瞄具、红外制导等,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民用上包括像电力检测、消防、安防、制程控制等,应用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和固定。 利用热成像技术固有的成像特性进行跨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例如对某些特殊环境的考古作业而言,光照和温度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文物变质腐坏,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的成像特质非常适合这种应用,如果将双目机器视觉技术和热成像技术集成设计后安装在考古机器人上,在实现机器人避障的同时对文物在无光环境下进行前期勘察就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考古和机器人领域实现“热成像+”的一种体现,类似的技术融合还可以应用到包括深海科考、智能导盲等领域。
       天天飞通航网:您刚刚又提到了上博智像研发的双目视觉模块,请问这款产品在无人机测距方面有何突破?
       王继东:长久以来如何让无人机感知距离,回避障碍,一直业界热议和技术攻关的难题。 传统雷达式测距的原理是先发射电波,然后捕获电波反射,受到续航能力和电波发射功率的双重限制,很难进行长距离测距,应用在无人机上存在很多不便;激光测距虽具有指向性强、测距远、精度高且不受色彩、光线变化等外部条件影响等优势,但激光测距仪高精度多是针对单点,本届高交会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高交会已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在此次高交会大中华无人机系统分会场,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博智像”)引领技术创新,引发各媒体高度关注与重视。上博智像总经理王继东接受天天飞通航网记者专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智能热像仪、热成像等核心技术原理,公司明星产品双目视觉模块在无人机测距方面带来的技术突破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天天飞通航网:上博智像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王继东: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红外热像仪、计算机视觉模块、陀螺稳像平台等产品研发、生产的创新型企业。我们核心技术团队在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及伺服控制等自动化技术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经验,团队中的几位技术骨干均是来自中科院的研究员,曾在多个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国防重点项目中担任设计总师、主任设计师和技术负责人,所以可以说上博智像是一家机器视觉领域中“少年老成”的企业,多年军品研发的经历让我们的团队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精益求精,通过军品级要求的技术研发和流程管理模式来鞭策民品发展路线,确保技术先进性和产品质量并举。
         天天飞通航网:上博智像现在已有的产品主要面对哪些应用领域呢?
         王继东:我们生产的热像仪可以广泛应用到所有传统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民用需求领域,包括无人机光电载荷、安防监控、消防警用、反恐维稳、电力巡线、医疗检测、工业控制等,除此之外,应市场需要,我们又开发了视频跟踪模块和双目测距模块等产品,并将它们与热像仪进行了一体化融合,简化了算法,降低了功耗,提高了产品可靠性,为有目标跟踪、热成像测温、视觉测距等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贴心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
        天天飞通航网:与其它厂家生产的热像仪相比,上博智像设计研发的智能热像仪有何独特之处?
       王继东:首先,上博智像每一款产品的研发都立足于解决行业痛点,视频跟踪功能与红外热成像的技术融合代表了红外热像仪产品智能化的一种趋势,但传统技术还停留在两个模块相对独立,只实现技术叠加而非技术集成的瓶颈阶段,且由于高性能视频跟踪的算法复杂导致处理器体积、功耗偏大,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畴。面对现有产品的这些弊端,一款能够实现技术集成,体积小巧的智能红外热成像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诉求。 热成像方面,产品基于温度补偿信息处理技术而开发的无快门设计能够有效解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输出图像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列条纹噪声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无快门非均匀性校正技术不能适应静态场景的缺点,在开机启动至稳定工作的全过程具有噪声低、均匀度高、不遮挡视场等优点。优化了客户体验。 视频跟踪方面,目标跟踪模块与成像模块以流水线方式接收并处理图像数据流,从成像积分结束到最终输出跟踪结果时间滞后≤10ms(领先国内军品水平),提高控制系统响应带宽。实现了1+1>2的技术集成,体积小巧、性能优良体现了这款产品的个性与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司着力打造“热成像+”概念的首款产品。
       天天飞通航网:在介绍热像仪的时候您提到了“热成像+”的概念,能否为我们更多解释一下什么是“热成像+”?
      王继东:首先,对于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 273℃,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运动,这些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着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通过光电技术将这些辐射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换成可视化图像的技术,由于它具有全天候工作、透雾透烟、测温精确、不受电磁干扰、非接触性等特性现已被广泛应用在军民两个领域,军事上的应用包括夜视侦查、武器瞄具、红外制导等,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民用上包括像电力检测、消防、安防、制程控制等,应用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和固定。 利用热成像技术固有的成像特性进行跨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例如对某些特殊环境的考古作业而言,光照和温度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文物变质腐坏,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的成像特质非常适合这种应用,如果将双目机器视觉技术和热成像技术集成设计后安装在考古机器人上,在实现机器人避障的同时对文物在无光环境下进行前期勘察就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考古和机器人领域实现“热成像+”的一种体现,类似的技术融合还可以应用到包括深海科考、智能导盲等领域。
        天天飞通航网:您刚刚又提到了上博智像研发的双目视觉模块,请问这款产品在无人机测距方面有何突破?
         王继东:长久以来如何让无人机感知距离,回避障碍,一直业界热议和技术攻关的难题。
传统雷达式测距的原理是先发射电波,然后捕获电波反射,受到续航能力和电波发射功率的双重限制,很难进行长距离测距,应用在无人机上存在很多不便;激光测距虽具有指向性强、测距远、精度高且不受色彩、光线变化等外部条件影响等优势,但激光测距仪高精度多是针对单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