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今天是

“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部分乡村高价婚姻的现实尴尬

2016-6-29 22: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6235| 评论: 0

摘要: 从“万里挑一”到“万紫千红” 法治中国警示网訊 (编辑 陈运发) 河南西平县于营村老太太曾琴三句不离“愁死了、愁死了”。她愁的是40岁的儿子仍在打光棍。“娶不上媳妇不怨儿子,怪的是做父母的拿不出彩礼钱。” ...

从“万里挑一”到“万紫千红”

法治中国警示网訊 (编辑 陈运发)    河南西平县于营村老太太曾琴三句不离“愁死了、愁死了”。她愁的是40岁的儿子仍在打光棍。“娶不上媳妇不怨儿子,怪的是做父母的拿不出彩礼钱。”

村干部给记者算了笔账:村里现在娶媳妇的彩礼钱要讨个口彩,叫“万紫千红”,即一万张紫色的五元钞票、一千张红色的百元钞票,算下来是15万元。而在七八年前,彩礼是“万里挑一”,即包上一万零一元的红包;短短几年,整整涨了10多倍,甚至超过了县城里房价上涨的速度。

越是贫困的地区,往往这种现象越是突出。在甘肃,不算房子和车,结婚的基本花销都在14至16万元左右。为了娶亲,一般农村家庭至少要做好“5年彩礼”的储蓄计划。而江西赣州南部地区的彩礼,从1999年的1万元涨到2016年的17万元,是原来的17倍。

然而,彩礼钱还不是一些农村地区结婚花费的全部。“一动一不动”(房子和小汽车)、“三金三银”(金、银项链、耳环、手镯各一套)等,也不可或缺。

事实上,大概在七八年前,豫鄂等中部地区的农村,男方给女方的彩礼也就是俗称的“三金三银”金、银项链、耳环、手镯各一套。而现在,“三金”有了新的说法:三斤百元人民币,约14万元。

“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河南兰考县赵庄村郭爱花老俩口说,给三个儿子取媳妇儿,成了一辈子的使命。大儿子、二儿子都已经结婚,23岁的小儿子有了对象却没房子,结不了婚。“见面礼给了6万8,哪还有钱盖房子。”郭爱花说。

“现在农村娶个媳妇,最少得花50万。其中,20万用来盖房子,剩下的30万则用于彩礼、宴请、购置家庭用品等;要是女方要求在县城买房子,50万都兜不住。”郭爱花说。

然而,许多农村家庭辛苦打工积攒的钱仅够盖(买)房子,其他花费只能靠借。持续走高的结婚花费,使得部分农村家庭负债沉重,“乡村爱情”难抵因婚致贫的现实尴尬。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